从军时,他们手握钢枪,保家卫国
入校园,他们兢兢业业,心系学生。
他们用激情点燃青春
用赤城书写大爱
以生命践行使命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之际
让我们来零距离感受一下这些来自校园中“最可爱的人”
洪桂国:戎装永在心 始终做“好兵”
洪桂国,男,197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在部队服役13年,现为聊城市技师学院学生工作处军事管理中心副主管。洪桂国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进取精神,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永葆忠诚,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转业军人的特有担当。
他忠诚使命,做献身国防的“兵先锋”。入伍后,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士官”,连续三年夺得集团军士官比武桥梁专业第一名,同批次中第一批入党、第一批列入提干培养对象;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2005年获解放军四总部颁发全军首批“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获集团军“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士兵训练标兵”“集团军百名训练标兵”等荣誉,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班长典型”“学雷锋典型”“优秀共产党员”;参加97年全军技保演习、98抗洪、国防光缆施工等重大任务,连续多年参加大项军事演训活动,连续3年被列为提干重点培养对象,2001至2005年被纳入沈阳军区人才库储备人才。
投身教育,做倾心育苗的“老黄牛”。2009年,洪桂国转业至聊城市技师学院工作。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他“从零开始”,认真研究学生管理、三全育人等教育理念,向领导、同事、先进典型学习经验、精研岗位职责、找准自我定位,迅速完成了由军人向教育工作者的转变。他秉承部队实干作风,扎根一线,主动担任班主任工作,既当“严师”又当“好友”。他所带的班级被学院评为“先进班集体”“省级先进班集体”,他连续两年被评为“模范班主任”“十佳模范班主任”,先后被学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孔繁森式优秀共产党员”。
听党指挥,做践行繁森精神的“排头兵”。洪桂国先后承担学生军训、运动会、应急演练等多次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2015年学院成立预备役排,隶属山东某预备役后勤保障旅汽车营,他被任命为首任排长。场地、装备、服装、演练等问题被他逐个攻下,预备役排迅速形成保障能力,多次圆满完成战区拉动保障任务。在上级组织的歌咏比赛中,他主动请缨接受任务,带领全排认真排练、全力备战,最终代表汽车营夺得“一等奖”。他本人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预编军官”,并荣获“预备役军官荣誉铜质奖章”。
薛泽东:红砖筑业心向党 笃行育人践使命
薛泽东,男,198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部队服役12年,荣获集体和个人三等功、嘉奖、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等荣誉。2018年年底,他转业至聊城市技师学院,担任建筑工程系团总支副书记。
初心如磐,角色转换显担当。从全军正规化武警山东总队全国十大标兵聊城支队到教育一线,薛泽东迅速适应新环境,将军人作风融入日常工作。他以身作则,展现党员风采,赢得了师生的高度认可,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等荣誉。
以“严”立规,锻造精兵强将。薛泽东深知“无规矩不成方圆”,他结合部队经验,创立“鲁班管理团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定并执行《建筑工程系鲁班管理制度》及《建筑工程系鲁班团队考核制度》。六年间,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会干部和优秀团员,其中不乏进入军警系统的佼佼者,建筑工程系团总支荣获市“优秀红旗团总支”称号。
较真碰硬,筑牢安全防线。薛泽东对工作一丝不苟,每日深入宿舍、教室例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六年间,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面对宿舍管理难题,薛泽东推行“精细化管理”,构建宿舍管理新体系。通过量化分制度、多队伍引领、多渠道实施,宿舍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薛泽东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他创建“宿舍文化屋”,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面对突发情况,他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薛泽东表示将继续践行“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孔繁森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王洪刚:退伍不褪色 青春放光彩
王洪刚,2004年入伍,在解放军原陆军某集团军某部队服役时,参加过新疆维稳等重大军事行动,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集团军“猛进新星”,五次获得“优秀士兵”奖章。
作为立德树人工作任务的骨干力量——团总支副书记,王洪刚背负着经济管理系全系学生管理的重担。他励志走好一名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守正创新”路,在青春的花圃里倾注自己的“心血”,指引学生在成长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守住初心担使命,悟透思想深度。为着力提升“组织力”,王洪刚严格按照程序选拔优秀学生作为新发展团员。每周日晚举办学生干部培训及教育大会,在学生干部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升学生会干部的管理能力。秉承“以志愿服务立德树人,以现实体验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服务力”,每周组织学生积极参开展“清洁校园我做主”“志愿服务我先行”等实践活动,参与者达500余人次。
正本清源严做法,定义育人温度。王洪刚走近学生内心,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工作。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近距离沟通,了解学生真实状况并给出相应建议,让学生工作更有温度。王洪刚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在思想上做好正确指导,教会学生乐观面对生活。作为学生管理者,王洪刚帮助学生梳理情绪,排解压力。他以政策宣讲等形式为学生讲解学院资助政策,覆盖率达到100%;王洪刚对困难学生建立了台账,严格把控困难认定工作,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创新思路亮特色,拓宽智慧尺度。王洪刚用心开展学业互助,做实教育工作,让优秀学生发挥榜样作用,举办优秀学生交流会,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积极参加朗诵比赛、文艺作品展示等课外活动,以及社区服务、拔河比赛等,让校园生活过得丰满而充实。
入职以来,王洪刚始终不忘自我学习。如今,忙碌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的他,用真情与挚爱书写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力求在岗位上再立新功。
王勇:构筑安全网护卫新校园
王勇,男,1985年8月生人,汉族,中共党员。2003年入伍,2008年入党,从部队退役后于2011年5月来到聊城市技师学院保卫科工作,现任学院保卫处保卫科主管。
立足本职岗位,做学院的安全卫士。2013年学院整体迁入新校区至今,王勇兢兢业业工作,学院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展示了我校安保人员的良好形象。
王勇默默承担了各项繁杂的工作任务,却从来没有过抱怨,他始终把各项工作干的井井有条,一干就是14年,保卫处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授予的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市文保系统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平安聊城建设先进单位、平安高新区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王勇自身也先后获得省公安厅“优秀护卫队员”、聊城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聊城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先进个人、聊城市禁毒先进个人、聊城市公安局个人嘉奖,连续6年获评学院“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王勇充分发挥个人在消防一线服役五年的特长,每年配合学院在全校师生职工、校企培训单位中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实战灭火演练,累计培训30000余人次,为学院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乐于奉献,真正做到以校为家。除做好正常的工作外,无论是否值班,都坚持做到有事没事到办公室看看。在平时的工作中,王勇注重做好与安保队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处理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与公安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单位的联系,拓展了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2020年疫情期间,面对时有反弹的疫情,王勇坚持每天在上班的高峰期在校门口督促执勤保安做好师生查验工作,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牢牢把疫情阻击在校园之外。
张泽敬:扎根学院 无私奉献
张泽敬,2004年入伍。在12年的军人生涯中,秉承“精忠报国”的信念,苦练基本功,在各级各类竞赛、比武中取得了骄人成绩,获军级嘉奖1次,省级嘉奖1次,团级嘉奖6次、营嘉奖一次。 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期间,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
退伍后张泽敬进入学院工作,在宿舍管理员这个新的岗位上奉献自我、回报社会。“要为学生负责,决不让家长们失望。”每当新生开学军训之际,张泽敬充分发挥军人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手把手教新生收拾内务。让一个个稚气未脱的青少年在军训“开学第一课”中渐渐长大。
2021年7月1日,学院成立国旗护卫队,张泽敬成为国旗护卫队指导教官。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们白天上课,晚上加班加点训练。他们以护卫国旗尊严为使命,挥洒汗水,最终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贺礼。
张泽敬创新管理方式:用学生管理学生,用学生服务学生。他选拔组建宿管自律会学生干部队伍,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提升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在他的努力下,宿舍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迎着朝阳到校,披星戴月回家”,这就是他最真实的工作写照。张泽敬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密保广:勤恳实干 默默贡献
密保广,1977年6月18日出生,中共党员。1995年应征入伍,2009年1月部队转业后分配到学院工作。
密保广始终秉持“为师生服务”的初心,致力于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他主动承担起总务处诸多重点难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深刻内涵。
无论是寒冬抢修供暖管道,还是酷暑抢修水电线路,密保广总是冲在最前线。他起早贪黑,节假日也不休息。他用行为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榜样。
密保广注重团队建设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他带头遵守学院总务处的各项制度。在党建工作中,制定总务处党员考核标准和工作计划,积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升总务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切实解决了大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多年来,密保广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了多项荣誉。他将荣誉视作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勤奋的品质,坚持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密保广表示将继续加强学习、提高协调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高效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去。